齐鲁资讯网

中国经济时报刊文:煤价短期有望回调 须加快完善大宗商品市场体系

2021-10-18 11:24:20

青岛市私家侦探

  国内煤炭价格今年以来一路上涨。

  9月18日,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价格为946元/吨,同样品种即使是年度长协价格也上涨到677元/吨。动力煤是国内煤炭消费的绝对主力,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单价从年初761元/吨因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曾最低跌到3月2日的574元/吨,多重因素一路推升其涨至目前的水平,期货价格甚至创出历史新高。

  供求严重失衡导致价格攀升

  “国内煤价强势上涨主要是供求严重失衡所致。表面上看,1—8月国内煤炭需求增长11.3%,煤炭生产增长4.2%,供需缺口较去年增加7.1%,而实际缺口远远大于以上统计数据,造成煤价不断上涨。”汾谓洁能首席工程师常毅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常毅军分析认为,一方面,政策力度和监控措施加强,使往年大量存在的实际生产量大幅超过核准产能的部分被禁止;另一方面,短缺造成价格大幅上涨,使部分企业的利润超额完成,为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给下一年度增加经营业绩压力,减量生产是这些企业最明智的选择。

  信达证券煤炭行业首席分析师左前明也认同供求失衡导致国内煤价不断上涨。“上半年煤炭消费明显高于预期,而煤炭产量又明显低于预期,两者的差距较大,造成价格节节攀升。”

  国家能源集团企管法律部主任李永生对本报记者表示,除国内经济快速恢复性增长造成煤炭供需矛盾外,不能小视国内“运动式”减碳对煤炭生产所造成的干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周健奇对本报记者分析表示,虽然煤价上涨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国际背景,但国内煤价上涨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是由于数字经济较快发展、再电气化、能源革命等原因,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由个位数字提升至两位数字。二是由于能耗“双控”政策、安全监管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国内煤炭产能释放不足,煤炭产能利用率恢复水平明显滞后。三是煤炭进口量同比下降,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下降10.3%。四是大宗生产资料商品价格整体较大幅度上涨,也影响了煤炭市场预期和资源配置,对煤价提升发挥了作用。

  短期有回调压力,价格拐点须看多方博弈

  尽管领涨本轮大宗商品价格的铁矿石价格出现明显回调,但并没有同步领跌其他大宗商品;以煤炭为代表的燃料、动力类价格当前涨幅最快,下游行业的电力、建材、化工企业依然承受较大的原材料采购上涨压力。

  左前明向本报记者分析认为,煤炭涨价对建材、化工的影响相对较小,它们可以通过成本传导转嫁原材料上涨压力,但火力发电行业因价格管制而传导不畅,因此火力发电企业承压更大。

  周健奇表示,对煤炭下游电力、建材等行业,消化原材料成本上涨需要强化供应链管理能力,有实力的企业可以积极参与能源互联网建设,共同打好能源市场数字治理的基础。常毅军则建议,煤价上涨可以引导下游企业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淘汰落后,从而促进新能源的快速成长。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此轮国内煤价上涨,和以往相比出现些许积极变化。李永生认为,国内煤炭供应的年度长协执行较好,说明国内市场理性增强、成熟度也相应有所提高。

  根据分析,在能耗“双控”的政策背景下,化工、建材等行业在限产以及部分地区限电的影响下,煤炭需求将继续减少,同时在目前煤价较高,下游企业接受存在困难,且抵触情绪升温,短期煤价或面临回调压力。

  至于市场何时出现社会期盼的价格拐点?左前明认为,煤炭价格虽受国内因素主导,但国际煤价也在不断上涨,加之国际海运价格飙升,对进口煤价格上涨有明显支撑作用;国际煤价持续受全球货币超发的影响不可小觑;全球能源供应由于受前几年投资不足影响,产能出现缺口,但需求快速恢复。“所以从供需结构上,国际能源品种包括煤炭,上涨的持续性可能会超出大家的预期。”

  李永生表示,国内煤价上涨有国际因素,主要受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带来的阵痛,随着时间推移,煤价将趋于平稳。常毅军则建议,国内煤价回落需要按煤矿企业的设计产能或实际产能重新核定生产规模,以增加煤炭供给。

  加快完善大宗商品市场体系建设

  对于煤炭等价格上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能源保供稳价措施。国家发改委等加强了督察检查,对相关省份和企业煤炭增产增供政策的落实情况、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落实情况、中长期合同履约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意在平抑涨价动能。

  对此,周健奇建议,科学评估后疫情时期的国内煤炭需求,采取国内先进生产力释放、多渠道进口等措施,保障当前的能源供应链安全;多采用市场化手段平抑价格,重点是完善大宗生产资料商品市场体系,主要包括强化市场信息监测和产业链库存智能管理,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加快打造能源互联网等。

  国内调控钢铁产量,有效影响了铁矿石市场预期,让铁矿石价格在较短时间内较大幅度回调,但这种方式未必适用于所有原材料价格调控,也未能同步影响到大宗商品市场,而且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还需探索市场化的价格平抑方法。周健奇表示,政府的作用重在引导、服务和监管,因此不论是为了短期价格平抑,还是为了长远市场治理,都需要加快完善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体系建设。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齐鲁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