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资讯网

为什么国家会出手打击腾讯和阿里 因为他们在扼杀中国互联网的未来

2021-10-18 11:02:47

福州侦探

文:一介布衣序言

腾讯放弃音乐版权独享热度还没有过去,这边又传出“阿里女员工被侵害”,中国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这是怎么了?

自从去年有关部门对阿里巴巴做出反垄断调查引发的巨额罚款以后,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都瑟瑟发抖,生怕下个被屠刀宰的是自己,其实我们只记住阿里被阿里被反垄断调查罚款,但很多不知道,在阿里被调查的时候,深圳人民银行还对腾讯的财付通做出过相应的罚款处理。

作为中国互联网时代的BTA,得益于中国人口红利,在PC时代的野蛮生长带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但无序的扩张却影响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前景,或者严重扼杀了新兴创业者的希望,你能想象一下,当你做出一个项目的时候,腾讯阿里或者百度等互联网公司,挥舞着超能力过来给你说,我要收购你,不然我就“复制”你,大部分创业者死在起步的道路上,看看现在移动互联网新兴的衣食住行,那个没有阿里腾讯的身影,所以这也是国家为什么会对他两下手的主要原因。

腾讯VS阿里的恩怨情仇开始

1998年,马化腾复制了ICQ,从此开始了腾讯的疯狂复制之路。

同样,在义乌买过小商品的马云开启了他的电商之路。

可能很多在当时都不会想到,这两影响着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巨头就此诞生。但也想到不到这那个时代看来两个互不相关的行业在以后会杀得难解难分。

现在想想,如果当时马化腾50万把QQ卖了,它还能成为今天这个模样吗,又或者马上不去上那次厕所,他会不会回去继续教英语。(虽然都知道上厕所获得投资是笑话)

但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如果,在获得投资以后的阿里和腾讯都在那个荒芜的互联网时代势如破竹,开始野蛮生长。腾讯在当时依靠QQ可说控制着一代互联网人。而阿里在打败易趣以后,在国内的电商可以说是说一不二。进入世纪的第一个五年,两个小巨头开始了第一次正面的交锋!支付平台,阿里掌控的支付宝在PC电商时代压制腾信的财付通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腾讯电商被阿里压制得喘不过气的时代,阿里在支付层面,先胜一局。但可能这次失败让腾讯意识到,有流量还不够,还需要一些其他东西,从此腾讯开启了它的疯狂投资之路。

因为腾讯掌握PC互联网的巨型流量,可以说它把流量给谁,那么谁就可以做起来的。为了突围,腾讯对准了当时“电子鸦片”游戏下手,通过复制粘贴等技术手段开始入局游戏,QQ带来的巨额流量终于找到了变现之路。也看到这种流量可以变相复制,所以这也影响着腾讯后来的投资战略。而阿里这个时候在干嘛呢。拿到十亿美金的阿里开始疯狂的买买买。那个看上对自己有利的收购整合。这样也让两家公司在以后的投资走向两条不同的路线。

疯狂的扩张

从第一正面交锋开始,阿里和腾讯就开始了在各自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上相继开战。阿里是电商为主,社交是弱点。腾讯是社交老大,没有二弟,当然在刚开始,电商在当时只能说有想法。

现在也说不清楚到底是谁先开了第一枪,或者在PC时代的积怨已经存在,这种存在影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来往首先开启了阿里的第一枪,虽然最后的命运也是惨烈收场,熬了几年摇身一变钉钉以后才回过神来。但这也发起了阿里向腾信腹地进攻的步伐,微博陌陌等为了打击腾讯核心社交可以说是用了一切手段。但掌控社交两大软件的腾讯只是轻微防守反击就轻松击退来往的进攻,或许在微博这个领域缺了点什么。

而电商领域就更疯狂了,电商影响到两家公司的核心,支付金融,所以在这个领域上,绝对是你死我活的地步。腾讯虽然没有做电商的基因,但它派出的小弟却让阿里狼狈不堪,京东美团拼多多多次围剿让阿里遍体鳞伤,马云退休以后,阿里这头电商猛虎终于变成了困斗兽,一些错误的选择让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可以说腾讯的围剿战术让阿里电商帝国开始了崩塌,最终被反超了。

其实不止社交和电商,在其他领域上,阿里和腾讯也是杀得难解难分,你有快的我有滴滴,你有饿了么我有美团,你有小黄车我有小蓝车,总之你有我必须有,那么做不好,做到破产也得有。根据网上的公开资料显示,阿里控制或者投资收购了超过500多家公司,而腾讯的更加疯狂,达到800多家,你能想象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有他们两个的身影。

或者你会发现,目前的生活,我们已经离不开腾信和阿里,你能想象到哪里没有被阿里和腾讯支配的恐惧吗,没有。我们的互联网可以说都在阿里和腾讯的“魔爪”之下。出门坐车打车可以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扫码,办公社交可以是微信QQ或者钉钉,特别是微信,你能想象你离开微信在城市里生活一个星期的生活状态吗,所以我们会发现,衣食住行好像都被阿里和腾讯“控制”了一切。

阿里和腾讯在各个领域都竞争激烈,不管是从当初的社交、电商、影视娱乐,到后来的共享经济、外卖、租房、支付金融等,他们都是互相看对方不爽,非得分个你死我活的态度,虽然阿里在投资方面比腾讯差很多,大多数投资的公司都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如果有局外人想往他们的领域去插一脚,那么不好意思,他们可能会临时放下仇恨,团结起来先扼杀外来者,想当年百度几次想在电商、社交、支付方面发力,都被无形的大手扼杀在摇篮当中。

扩张的背后是无形的垄断

现在我们回头看到的那些红包大战打车大战等都是他们在后面掌控的一些边缘行业的代理人战争,两家巨头掌控着巨量的资源不断的扩张开战,这样的结果就是新兴创业者只能二选择一,不是腾讯就是阿里,不是每个人都是张一鸣,能在他们狭缝中杀出一条血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如果没有选择他们两家大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路。所以当阿里或者腾讯看上你的项目,要不就是卖身选择“功成身退”,要不就是在他们复制你的项目以后你可能还可以夹缝求生,选择性死亡。

但作为互联网发源地的美国,他们的互联网巨头并没有像我们这样的疯狂扩张,他们更多是选择深耕自己的核心业务,在选择性补充投资或者收购一些企业,这与我们的互联网巨头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不会永远盯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做文章。以谷歌为例,虽然他们收购了安卓,油管等一些流量入口,但更多是为了人们更多用搜索,更主要的是他们在核心研发上从没放弃,不管地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他们的产品大多数都往高科技方向去探寻,而我们的不是今天娱乐,就是明天游戏,后天就是社交团购买菜,总是一些换汤不换药的东西。

作为互联网发源地起步的巨头,他们是无力扩张吗,还是高尚情操的追求让他们坚守原则?其实都不是,是因为法律不允许他们这么做。就相对目前来看,国外在互联网法律这方面比我们是完善很多,他们的反垄断法更加严格,只要这些巨头敢伸手,他们就是面临巨额的罚款,这些罚款不是我们说几千万几亿人民币之类。我们有时候在新闻也经常看到,欧美经常有反垄断机构对谷歌微软苹果等公司发起调查,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亿美金罚款,虽然在落实还存在未知,但当面临罚款无效就是拆分企业。头顶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情况下,所以国外企业在收购时候会特别小心谨慎。

国家介入反垄断的背后

当他们在各行各业都进行到垄断的地位以后,这背后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影响?我们的生活是否变得更方便美好。

虽然我们在他们的大战获取了一点蚊子腿肉,但更多是棋子,是被带宰的羔羊,就拿简单的三个例子说一下,打车大战各方都说烧上百亿千亿回赠用户,确实刚开始我们打车很便宜,吃到了蚊子腿肉,但当两家合并以后呢,发现现在打车的费用比以前出租车还贵了。外卖呢,刚开始一分钱免费吃饭,现在如何以前20块钱的快餐,现在变30了,而且分量少了,商家还不赚钱了,钱都给平台赚走了。年初的社区团购,如果不是国家出手及时刹车,现在估计也是那么几个平台垄断了菜市场的支配地位。当他们认为可以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就是被收割的韭菜,割完一波又一波的那种类型。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国家相关部门去介入这些大型巨头的各项投资收购行为做调查,根据一份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一些能评估上有一定分量的互联网企业,80%以上都有着腾讯或者阿里的身影。也就是说凡是新兴互联网产业都逃不过他们的魔爪,要么投入一方被另外方打击,要被排挤,被合围,在资本的打击下慢慢性死亡。互联网产业看似蓬勃发展,但实际是只是几个巨头的自导自演游戏罢了。

在年初国家的好几场会议都有明确提出,“要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这是国家有着明显信号对某些行业进行必要的调查行动,从阿里巴巴开始,到美团、再到公牛集团,腾讯意图合并虎牙斗鱼遭反垄断调查等等,随着反垄断调查的深入,某些垄断产业会慢慢褪去,互联网市场会有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齐鲁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