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资讯网

【解局】为什么“美军高官和中国军方通话”的报道会在美引发震动?

2021-10-25 02:46:02

最新在线看福利视频 https://www.1qd.cc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郭媛丹】就记者爆料美军最高将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上将在前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卸任前的一些行为,美国当地时间15日有了更多信息内容披露。军事专家对《环球时报》表示,两国军方高层沟通是极其常规的一件事,旨在努力减少误判和冲突风险,缓和紧张局势,此事之所以能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本质上是因为美国的两党之争。

专家:两国外事通话不可能是部门领导私人之间的“秘密通话”

美国当地时间14日,美国两名记者合著的新书披露米利在特朗普任期最后阶段内一些做法,包括“特朗普所下达的任何进攻命令都必须得到米利的通过”;以及米利“曾两度打电话给中国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上将,表明美国没有立即发动进攻的计划”。

这件事的曝光引发巨大舆论关注,当地时间15日此事有了进一步发展。根据CNN报道,白宫对米利给予了全力支持,总统拜登表示,“我对米利上将很有信心。”美国现任和前任国防部官员也反驳了米利越界的说法,称米利与中国军方高层通话是按照与其他高层接触类似的礼节进行的,并与国防部其它文职人员进行了沟通。

参谋长联席会议发言人巴特勒上校表示,米利并未秘密致电中国政府官员,米利在10月和1月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通话符合他“维护战略稳定”的职责。“米利和各国对等职位官员联络,包括报道中所提到的国家,都有国防部和跨机构的人员进行协调和沟通。”巴特勒在一份声明中说,“米利将军继续按照文官控制军队的合法传统和他对宪法的誓词,在他的职权范围内行事和提供建议。”

五角大楼也对米利表达了支持。五角大楼新闻发言人科比表示,(国防)部长对米利将军以及他作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角色有着完全和彻底的信任和信心。”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这件看起来有些“出乎意料”的事情赢得白宫、五角大楼前任和现任官员的支持,是由于外事沟通有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是非常专业性操作。

首先,这是不是“秘密致电”?CNN报道引述一名国防部官员的说法称,米利与中国军方高层举行的视频会议共有15人参加,其中包括美国国务院的一名代表,并且通话内容的文案和记录被分享给了情报界和跨部门机构。

另一位前国防部高级官员对CNN表示,埃斯珀让他的最高政策官员向北京传达信息,以打消中方的疑虑,这是在米利打电话之前完成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是美军最高级别军职,是美国总统、国防部长的首席军事顾问。

根据了解,两国之间的外事通话并不是像一般私人通话的程序:拿起话筒,拨号码,通话,而是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程序,也就是有约定俗成的外交礼节。首先要在双方工作层之间进行沟通,就通话主题,通话时间等进行约定;有时候一次通话甚至要准备长达数月时间。其次,通话之时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皆在场,负责翻译、记录,存档等环节,各司其职,也就是说,通话内容在与会人员中是公开的。

一位熟悉中美两军交往的专家对《环球时报》表示,两国外事通话不可能是部门领导私人之间的“秘密通话”,而且双方高层也事先知晓。会谈期间主题、内容事先是有所确定的,并得到相关授权。但与书面表达不同,口头交流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一字不差,比如会有一些体现个人风格的语言或者口头语出现,以及随机答问。会谈后双方交流的情况、内容也均会向上级做出报告,因此不可能存在秘密的情况。

米利向中国告知“美国不会立即发动进攻的计划”如属实,是泄密吗?

其次,米利告知中方“美国没有立即发动进攻的计划”,在外界看来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是“证据确凿”的泄密行为。假若真有这个细节存在,米利的表述也和泄露军事机密并不是一回事,上文中的专家解释,实质上这是美国追求战略确定性的一种方式。

这一点也可以从五角大楼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有所获知。五角大楼发布会上对米利相关事件提问很多,科比并没有证实书中提及的细节,也不回答假设性问题。但科比提及,与外军领导人沟通的重要性之一在于,可以与美国关系紧张的国家尤其是和中国、俄罗斯等国之间努力减少误判和冲突风险,缓和紧张局势,明确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我们的参联会主席和其他军队参谋长之间的沟通渠道确实是传递和沟通这类信息的关键。”

上文中的专家表示,当前美国明确地将中国作为对手,导致双方日益走向对抗,彼此都怀疑对方会发动攻击。不可否认在特朗普政府过渡期间美国释放了很多可能导致中美误判的信息,“军事战略有很多内容,有些事情需要刻意保持模糊性,有些事情则需要透明以求得确定性。”在与中方是否发生战争这件事上,美方直接告知中国不会主动发起战争,是为了追求确定性,也即稳定双方战略关系,防止出现误判,使得战略意图清晰化。

中美两个大国并不希望打仗,世界也不希望看到这两个大国发生战争。但这位专家指出“不希望”和“会不会”是两个概念,“中美两国当前存在深刻对抗性,推着双方往矛盾方向走。综观历史可以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战争的爆发都是因为触碰到导火线而最终爆发,谁都无法控制。而美国当前虽然不希望和中国打仗,但军事行动上却毫不收敛,舰机对中国抵近侦察日趋严重,对两国之间造成了不可控风险,意外事件随时可以发生,这也是美国对中美之间危机管控高度关注的根本原因。”

米利引发的舆论关注实质上是由于美国两党之争

对于此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6日下午表示,不了解具体情况。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相关专家对《环球时报》表示,如果这件事属实,可以多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在业内及其常规的一件事在美国会引起轩然大波。这件事本质上是美国内部的事情,中国应该坦然处之。上文中的专家认为,米利引发的舆论关注实质上是由于美国两党之争,是美国共和党对民主党施加压力,而且这件事之所以如此受关注早在阿富汗撤军之际就已经埋下了伏笔。美军从阿富汗的仓促撤军在美国国内反应非常大,在军方层面舆论对奥斯汀和米利的军事指挥能力提出了很大质疑。时隔半月后,媒体再爆米利的新料进一步加剧了共和党的讨伐。

延伸阅读:

怕特朗普“发疯”开战,美军最高将领曾两度密电中国?这背后比你想的更复杂

“不准备和中国开战”,这是米利在中美关系上最经典的一句发言。但是,被曝秘密致电中国军方的米利,也并非如今被一些美国共和党政要和媒体所批评的那样是“亲中派”。

“水门事件”记者再曝猛料!

根据曾揭露了“水门事件”的《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与另一位记者在新书中的爆料,美军最高将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曾因担忧特朗普会对中国发起战争,在去年和今年两度秘密致电中国军方,在电话中保证美国绝不会对中国开战。

美军最高将领竟绕过政府,作出如此承诺?!

事件迅速发酵。特朗普得知消息后,表示“意图对中国发动战争”完全是无稽之谈,声称自己“从未想过要攻击中国,中国也知道这一点”,并怒骂米利“蠢货”“叛国”。

一些共和党政客大做文章,要求立刻撤去米利的职务。甚至有媒体报道用“米利将军,五角大楼里的中国人?”这一夸张标题来指责米利“秘密通中、背叛国家”。

截至目前,白宫和米利均未就此给出回应。

给中国军方打秘密电话?

这一震动美国政坛的爆料来自于《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罗伯特·科斯塔即将于下周出版的新书《危险》。已公开的内容中称,去年10月30日和今年1月8日,米利曾两次致电中国军方高层,谈论“美国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可能性。

作者鲍勃·伍德沃德何许人也?正是当年向世界投下“水门事件”的炸弹、迫使尼克松下台的美国传奇记者之一。如今,他在美国新闻界有着极高的地位,向来擅长搞定最棘手、最难采访的政治人物,被称为美国“最有面子”的“记者之王”。

有人说,只要伍德沃德的名字出现,那一定伴随着重磅的爆料,只要他出一本书,那立刻就会成为畅销书。如今,他的新书《危险》再度印证了这个说法。

鲍勃·伍德沃德。

据悉,《危险》的内容源于对超过200名消息人士的采访,讲述了相当多有关特朗普、拜登、白宫、五角大楼和2020年大选的“内部消息”。虽然美国关于揭露政界“内幕”的书一向真真假假,但伍德沃德的名声显然给此书里的爆料增加了相当的可信度。

爆料显示,米利打给中方的第一通秘密电话发生在2020年10月30日,正是美国大选的前夕。据匿名知情人的证词,米利曾在致中方的电话中说:

“我向您保证,美国是稳定的,一切都会顺利进行。”“我们不会对中国发动攻击和采取任何军事打击行动。”

第二通电话是在今年1月8日,正是美国国会发生暴力冲突的两天之后。米利再次致电中国军方:

“事情可能看起来有些不稳定……但我们一切正常。民主嘛,有时候就是有点乱糟糟。”

书中披露,促使米利两次秘密致电的缘由是他对“越来越好战”的特朗普感到忧心。当时,包括米利在内的众多美国高级官员都认为特朗普很有可能作出践踏美国民主、挑起国际冲突的决定,为此,他们必须采取行动。

马克·米利。

敏感的时间点和通话内容,让特朗普大发雷霆。9月14日,特朗普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坚决否认自己曾有和中国开战的想法,并怒指开战完全是胡编乱造的传闻,米利竟因此给中国打电话,愿意为不存在的开战提前提供消息,根本就是“叛国罪”!

参加完电视访谈还不够,特朗普又发布了一份声明,大骂米利在和两位记者一起“编小说”“精神错乱”,是个彻头彻尾的“蠢货”。

特朗普。

不少共和党高官对此也反应激烈。共和党参议员、“反华急先锋”卢比奥立刻就此给拜登写信,要求“解雇”米利。

卢比奥认为,米利作为高级军官,罔顾给中国泄露美国军事机密的风险,弃国家安全于不顾。擅自干涉总统内政的米利,不得不让人认为他已经失去了判断力,为了防止他被利用,给国家带来更大的威胁,解雇他势在必行。

马克·卢比奥。

揭秘米利其人

卷入暴风中心的美军最高将领马克·米利,值得再说一说。

米利是一位拥有超过40年军旅生涯的老将。1980年,21岁的他应征入伍,在此之前他刚刚从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毕业,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霸。

成为一名军人后,米利先后赴巴拿马、索马里、埃及、海地、波黑等地区执行任务,3次赴阿富汗参战、1次赴伊拉克参战,征战于世界战场,在炮火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经验。

年轻时的米利。

米利的作战和领导能力日益突出,从最底层一步步跻身高位,先后受任山地师师长、陆军第三军军长、陆军司令部指挥官等多个要职。到2015年,米利被任命为美国陆军参谋长。

一边是紧张繁重的军事任务,另一边,米利也不忘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担任各级指挥官的同时,米利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国际安全和战略研究硕士,还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过。

得益于政治学、国际关系、国际安全等领域的学术知识,米利在实战之外,也拥有了对于军事理论和战略决策的独到目光。

受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后,他提出融合科技、概念、研究、开发、工程、测试等领域,建立美国陆军未来司令部。那是美国陆军1973年以来规模最大的结构改革。多位美国高级官员都曾夸赞米利的战略视野和领导能力,认为他“提高了陆军为未来战争做准备的能力”。

多年以来,中美的军事关系中,也绕不开米利的存在。米利曾于2016年8月访问中国,在他担任陆军参谋长期间,中美陆军还曾围绕人道主义救援进行联合演习。

2019年10月,米利再次阐明对中美关系的态度,他认为中国不是敌人,而是一个“对手”。“敌人”意味着战争,但是米利想要强调的是“和平”,是“不准备和中国开战”。这也成为了他在中美关系上最经典的一句发言。

但是,米利也并非如今被美国共和党和媒体所批评的那样是“亲中派”。

米利曾多次发表“中国威胁论”。在去年12月接受采访时,他认为中国正努力想要在2035年在军事实力上赶上美国,计划在本世纪中叶有能力在武装冲突中“击败美国”,是“美国面临的重大安全挑战”。

今年6月,米利再次发出警告,称中国在以“非常严重和持续的速度”增强军事实力,这会对全球的稳定与和平“造成威胁”。

路透社报道截图。

同样在6月,米利还曾就涉台议题发表言论,吹嘘美军“有能力‘保卫台湾’”,称解放军在一两年内“缺乏攻台能力和意图”。而在此之前不久,美国印太司令部海军上将戴维森也发表过类似言论,当时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回击说,美方一些人不断借台湾问题渲染“中国威胁”,实质上是在为美国自身增加军费、扩张军力、干涉事务寻找借口。

与特朗普早有不和

当下,米利恐怕已焦头烂额。2018年,特朗普提名米利担任新一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一头衔代表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长的首席军事顾问。

但特朗普亲手提拔的人,在任期中与他却存在许多争执,其中在种族公正、警察暴力等问题上,特朗普和米利之间的分歧尤为明显。

风波甚至还蔓延到了特朗普卸任之后。今年6月,特朗普在一封邮件里称米利应该辞职,认为米利应该被“能够保护我们的军队、国家、国旗”的人取而代之。

7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再次报道了这两人之间的恩怨。原来,在去年大选时期,米利一度非常担忧特朗普在失败后发起政变,并决心如果真的被授予危险的命令,他将选择辞职。米利对副手说:“他(特朗普)没有军队,没有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做不成这事。我们才是有枪的人。”

对此,特朗普愤怒回击,称自己从没想过要发起政变,紧接着又话锋一转,说即使自己想要发动政变,“也绝不和米利一起”。

特朗普与米利(右)。

不只是米利,早在2018年,军方就有数名老将因不满特朗普政府作为愤而离开,包括前白宫幕僚长凯利、前国防部长马蒂斯、美国驻阿富汗部队前最高指挥官艾伦等人。其中,马蒂斯因不满特朗普从叙利亚撤军,递上了“言辞激烈”的辞呈,引得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直接开骂,甚至要求他提前“走人”。

美国前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

但美国军方与政府的矛盾并未随着拜登上任而平息。据CNN上周披露,拜登政府正在要求特朗普任命的11名军事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递交辞呈,否则将被辞退。对此,委员会成员愤怒并拒绝,在社交媒体上指责拜登“小气而政治化”。

显然,接过了烂摊子的拜登,依然有伤脑筋的问题要去解决。但在中美关系上,有国际关系专家认为,米利多年前的那句“不准备和中国开战”依然会是拜登政府处理对华关系的底线。

至于米利给中方“通风报信”的举动,国际关系专家则有所忧心。

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表示,从目前美国国内各方的反应来看,美国接下来在对华政策中,任何有灵活表现的个人或者部门都会受到“重点关注”,在接下来的决策中,“中间派”可能会慢慢消失掉,这才是真正令人感到担忧和不安的地方。这对中美关系来说,很难说是一个好消息。

美国记者披露的米利这两通电话引起了一场风波,专家认为这会使美国加强“自我审查”以及对对华政策的审查。美国极端对华鹰派更是有可能揪住此事,进一步缩小中美关系中的缓冲地带。

今天,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针对此事回应称,我不了解记者提到的具体情况,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齐鲁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