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资讯网

【华创·每日最强音】捷顺科技深度:依托交易数据开展新业务模式 打开公司成长空间|宏观+计算机(20211203)

2021-12-03 09:22:02

silisili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silisili.run

  重点推荐

  华创宏观

  2021/12/01

  主要观点

  1、鲍威尔通胀表态转鹰,市场加息预期走高。鲍威尔在11月30日参议院银行业委员会做证词时表示 “在下一次FOMC会议上讨论是否适宜提前几个月完成减码是合适的”,同时鲍威尔放弃“暂时性通胀”这一表述。此次会议的这两处表态显示出当前美联储对当下的通胀与货币政策立场有所转鹰,会后联邦基金期货隐含的2022年全年加息预期走高。

  2、美国通胀或并非“暂时性”。我们在报告《擒贼先擒王+从突出矛盾看全球通胀演变》中曾指出,目前美国汽车价格、房租、劳动力薪金等因素均在推高通胀,且通过供需分析来看或都是中长期影响因素。在报告《美国通胀预期全面走高的政策和投资意义——兼论通胀预期跟踪指标体系》中也指出,当下美国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通胀预期均处于整体上升态势,如果通胀预期继续上行,就有可能产生通胀预期和实际通胀的正反馈效应。因此不论是从通胀的影响因素来看,还是从通胀预期的现状来看,美国通胀或许确实并非“暂时性”。具体来看:

  汽车价格:当前上涨主要受到芯片等原材料供应不足而造成的供给短缺影响。目前汽车价格已进入磨顶期,但由于翘尾和价格权重因素,对通胀的强拉动作用依然存在3-6个月

  房租价格:今年以来房价上涨与就业修复带来的租房需求上涨共同推高房租价格,到明年底,房租或将成为明年美国CPI走势的最大支撑项。

  劳动力薪金:职位空缺数/雇佣数所衡量的劳动力供需缺口紧张程度达到历史最高,因此推升劳动力薪金上涨。同时当前的空缺岗位数量远高于失业人口数量,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口重返意愿也不强,因此未来1年内或难见劳动力供需缺口紧张问题得以缓解,即时薪或长期维持高位。

  通胀预期:当下美国的消费者通胀预期、SPF专业预测模型、美联储CIE指数、金融市场隐含通胀预期全线走高。

  3、在通胀或长期维持高位的背景下,对美联储而言,大“姿态”+小“力度”可能是最佳收紧组合。一方面为压制加息预期,美联储明年的政策表态或偏鹰,加息落地无论对通胀预期的压制还是美元信用的提振都表达了一个货币政策制定者努力回归常态化的姿态,此谓大姿态;但另一方面,由于本轮政策转向的背景并非抑制需求过热,而是抑制通胀,因此加息次数不会过快过急,这样对美股和经济影响都有限,此为务实层面的小力度。我们依然对美国2022年加息落地甚至略有提前保持风险的客观提醒(目前利率期货隐含2022年7月后加息落地),但加息次数保持一次的判断(利率期货隐含2次以上加息)。

  4、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中美经济货币双背离的环境下,人民币汇率趋向于贬值,中美息差收窄;背后则是中国经济增长偏弱、货币政策偏松之下,资本流入放缓的外在体现。经济方面,中美经济增速之差或收窄至1989年以来最小值。货币方面,中国央行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方向背离。历史复盘来看,在中美货币、经济双背离期间,人民币汇率趋向于贬值,中美息差收窄。

  中美金融“微脱钩”风险加大,外资流入盛宴或近尾声。2020年以来,因全球流动性宽松,在中美金融“脱钩”问题上资本与政治的诉求难以统一:政策诉求为中美金融脱钩,但资本更愿意流入中国市场赚取收益。但2022年开始,随着美联储进入紧缩周期,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本就有资本外流、资产价格下跌的风险,资本的诉求也是减少流入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这就导致在金融“脱钩”问题上资本与政治的诉求或将统一,2022年中美金融或出现实质性的“微脱钩”,外资流入盛宴或近尾声。

  风险提示:美联储加息次数超预期。

  华创计算机

  2021/12/02

  公司在停车系统深度耕耘二十余年,当前主要收入来源是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车行道闸)与智能门禁管理系统(人行道闸)业务。公司自上市以来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2011年来复合增速约在10%~15%左右,在2018年面对互联网行业低价倾销占领生态的应对,做出战略转型导致换挡期收入下滑,并在2019年重拾升势。新业务拓展也逐渐落地;公司的创新业务分别为智慧停车业务和软件与云服务业务,分别对应捷停车生态运营和停车场托管云营业务。

  公司推出“置换”和“采买”创新业务模式。捷顺近期披露了合作模式创新之策—“停车时长置换和采买”。在“停车时长置换”合作模式下,车场方无需支付托管费用,而是以自身停车资源,抵扣捷停车,云托管服务费。停车管理方不仅零成本、零支出,还能为车场升级改造、加大引流,相当于提前将自身未来的停车资源变现。这一模式将从5个方面促进公司业务:1)运营云降低停车场成本;2)新模式降低客户现金投入,促销新产品;3)公司可以持续采购停车场库存,满足业主资金需求;4)捷顺能在采购时获得折扣,并提供折扣券提升对用户的生态吸引力;5)额外折扣能作为广告引流资源。

  基于对车道闸口和收费的把控是捷顺新模式能成功的核心能力:由于捷停车托管从车道卡口控制了停车场的出入车流和缴费流,因此能够有效控制住停车场的运营情况和流水,确保整个模式在满足业主的资金需求的同时还风险可控。依托大数据,以及庞大停车场、停车用户群,公司能够智能导流增强运营收益,相比于其他同类竞争对手,规模则成为公司竞争优势。

  未来公司深度介入停车场运营有较大的盈利空间:当前所有的停车场的管理模式都是对所有停车用户公平统一的定价,但如果公司未来能利用信息化通过优惠券的形式对用户做价格歧视,能达到提升停车场自身收益并自己也赚取收益,同时让用户以自己能接受的价格享受停车服务,达到三方共赢,这依赖捷顺的大用户基数,大数据用户画像,精准营销技术等传统停车场没有的能力。

  中国有千亿级别的停车市场,我们研究认为北京上海广深杭州等城市由于历史原因有较大的停车位时空错配矛盾,依托价格歧视能够获得更好的停车场运营效果,在为捷顺提升利润的同时也提升整个社会的福祉。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传统业务保持平稳稳定内生增长,新业务模式带来各项业务,特别是云托管和捷停车生态业务增速提速,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16.41亿元、19.56亿元、23.49亿元,对应增速为19.7%、19.2%、20.1%;归母净利润为2.07亿元、2.49亿元、2.90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9.7%、20.1%、16.5%,对应EPS分别0.32元、0.39元、0.45元/股。同行上市公司仅有五洋停车和金溢科技在业务上有一定相似性,我们认为公司新业务模式有望提升公司增速,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停车行业激烈的竞争导致毛利率下滑;公司新业务模式对客户吸引力不足导致收入提速不及预期;公司运营停车场收益不及预期的风险。

  华创研究

  2021/12/02

  前言:我们可能正处在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早在2014年,总书记就提出“中国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并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今年,在碳达峰目标指引下,能源革命的浪潮正广泛的影响着几乎每一个行业。

  作为资本市场的研究者,我们希望能深入的研究能源革命的历史进程、未来发展路径、以及对产业、对投资带来的影响,以期帮助投资者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把握机会,规避风险。

  本篇报告是华创证券能源革命系列的第一篇报告,简要回顾全球四次重大能源转型史,以四次能源转型进程中的代表性国家为观察对象,了解其背后的产业变迁,以对当下中国的能源革命,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后续,华创证券将在传统能源革新、能源重构、储能等多个领域陆续推出更多更深入的能源革命相关的报告,以丰富对能源革命的研究和思考。

  一、全球能源革命:四次重大转型历史回顾

  全球能源转型历史:有四次大规模的能源转型。第一次,煤炭代替传统的生物燃料(木炭),典型国家是英国。第二次,石油代替煤炭,典型国家是美国。第三次,天然气代替石油/煤炭,典型国家是荷兰。第四次,朝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代表性国家是德国。

  二、全球能源革命与产业变迁:案例分析

  (一)第一次能源转型代表:英国。尽管英国的煤炭革命首先源于城市化而非工业化,但英国的煤炭转型,极大的促进了其工业化进程。例如,蒸汽机的发明、城镇照明燃气(煤气)的生产、焦炭的使用,背后都离不开煤炭的使用。

  (二)第二次能源转型代表:美国。美国的能源转型来自供需多个有利因素的共振。包括供给侧:大型油气资源被发现与开采,天然气长距离输送技术得到完善,需求侧:汽车的普及、二战的爆发等。美国的能源转型更多是在增量领域,传统的煤炭能源的消费并没有受到影响。

  (三)第三次能源转型代表:荷兰。荷兰的能源转型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在彻底抛弃煤炭的进程中,如何实现产业的转型。从荷兰国企帝斯曼的业务发展中,我们能够找出其转型的脉络:从传统煤化工企业转型为精细化学品、特种化学品制造商。

  (四)第四次能源转型代表:德国。作为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旗手,德国的转型是较为激进的。其转型进程中产生了较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甚至引以为戒。包括挤占了传统发电企业的生存空间;削弱了高耗能行业企业的竞争力;加大了居民部门的用电成本等。

  三、中国能源革命:政策目标与产业变迁愿景

  (一)顶层设计:目标与过程

  目标:1)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2)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3)2060年,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过程:宏观层面是双管齐下。一是能耗双控。二是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产业层面,重点聚焦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碳达峰行动。

  (二)产业层面:远景指引

  梳理各类文件,远景指引包括四大领域20多个细分产业。具体参见正文。

  风险提示:出现新的技术路线;政策超预期推进。

(文章来源:华创证券研究)

文章来源:华创证券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齐鲁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