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资讯网

毛主席病情危急,中央下令一架飞机24小时待命,只为完成主席遗愿

2022-02-07 16:16:00

剧本杀种草 http://http:www.td010.com

毛主席在故居前跟乡亲们交谈

1974年12月26日,毛主席81岁生日,他在长沙度过。这是毛主席生平最后一次回到长沙,尽管没有回到韶山冲,但也算是回到了故土。长沙是成就毛主席的地方,当年他选择走出闭塞的韶山冲来到这里求学,进入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毛主席这一次在长沙住了114天,直到1975年2月3日才离开,这也是毛主席回长沙时间最长的一次。如果大家对毛主席生平有所了解,就知道他极少乘坐飞机,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

1956年5月,毛主席要去广州视察,这一次他破例决定乘坐飞机。毛主席这一决定,让时任空军司令刘亚楼非常紧张,劝说失败后,刘亚楼提议毛主席乘坐苏联制造的飞机。原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没有自己的航空工业,于是先后引起最先进的伊尔-14型飞机、伊尔-18型飞机作为中央领导出访的专机。

可毛主席也拒绝了,他坚持要坐空军的飞机。毛主席后来才说出了其中的缘由,他说:“我们国家有自己的飞行员,为什么要坐外国人驾驶的飞机?我一定要坐中国人自己驾驶的飞机。”这时人们才知道,毛主席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刚创建不久的中国空军。

到了毛主席晚年,即便步履蹒跚,可每次他出行还是坐火车。然而,我们发现1976年毛主席病情危急时,北京有一架飞机24小时待命。这是为何?原来这是党中央考虑毛主席的病情而做的最坏打算,目的是为了完成毛主席的遗愿,可惜最终没能执行任务。

那么,这里面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说来话长,一切还是要从毛主席对故乡韶山冲的感情说起。

延安时期毛主席跟群众交谈

1936年7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历经艰辛来到陕北保安,他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初次见面,毛主席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在保安破旧的窑洞里,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光,毛主席跟斯诺多次彻夜长谈。期间,毛主席罕见地提到了自己年少时在家乡的生活。斯诺注意到,当毛主席谈到家乡韶山冲时眼含热泪,那是对家乡深深的爱,尽管当时韶山冲落后闭塞,毫不起眼。

军阀混战的时代,韶山冲80%以上的耕地、山林都被地主劣绅霸占,60%的农民靠着乞讨度日。曾有歌谣这样描述贫穷闭塞的韶山冲:

“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家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农民头上三把刀:租子重、利息高、苛捐杂税如牛毛;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上吊、进监狱。”

类似这样的小村庄曾在当时中国有无数个,但韶山是毛主席的出生地,这里是他生命的起点,是养育他的地方。正是这里的山山水水滋养了他,成就了他,激励了他。毛主席喜欢吃辣椒、红烧肉,爱穿长筒棉袜等,无论他走到哪里,无论最后成为了伟大领袖,他在韶山冲养成的生活习惯,直到逝世也没有改变。

韶山冲毛主席故居

中国人对故乡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毛主席也是如此,生于斯,长于斯,热爱于斯。尽管在韶山冲生活时间并不长,可毛主席那种思乡之情却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所以,毛主席向斯诺一字一句表达了他的故土情怀:

“我于一八九三年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我父亲叫毛顺生(毛贻昌,字顺生),我母亲在娘家的名字叫文其美。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他当了好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攒积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

相比韶山冲其他人,毛主席出生时,善于经营的毛贻昌已经让家里渐渐富裕起来。但是,毛贻昌对孩子们读书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孩子只要能识字记账就可以了。毛主席在南岸私塾读书期间,塾师邹春培对毛贻昌说:“令郎有朝一日定会名登高科,光宗耀祖,前途不可限量。”

毛贻昌却不以为然,他的想法很实际,“种田人家的子弟,不稀罕功名利禄,只要算得几笔数,记得几笔账,写得几句来往信札,就要得了。”毛主席8岁前基本上都在湘乡唐家圫外婆家度过,二舅父文正莹在家中办了私塾,加上外婆家有不少藏书,使得他很早阅读了大量书籍。

从9岁开始到13岁短短4年时间,毛主席先后换过4个私塾。毛主席对塾师封建式教学方式不感兴趣,经常冲撞老师。同时,毛主席也经常冲撞父亲,尤其不满父亲频繁让他干农活。从13岁到15岁两年时间里,毛主席干脆停学在家,他回忆说:“开始在田中做长时间的工作,帮雇工的忙,白天完全做着大人的工作,晚上代父亲记账。然而我还继续求学,找到什么书便读,除了经书以外。”

少年毛主席

相比毛贻昌的严厉,母亲文七妹给了孩子们更多的爱,而毛主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令人泪目。文七妹心地善良,对孩子更多的包容,同时信佛的她对穷困老百姓非常同情,经常会偷偷接济其他人。

每当有外乡乞讨人员来家中乞讨,文七妹从不会让他们空手而归。母亲如此善良,使得毛主席对广大穷困老百姓充满同情。毛主席在跟斯诺谈话中,谈到母亲时充满对她的思念,他说:

“我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她可怜穷人,他们在荒年前来讨饭的时候,她常常给他们饭吃。但是,如果我父亲在场,她就不能这样做了。我父亲是不赞成施舍的。我家为了这事多次发生过争吵。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1910年春,毛贻昌要把儿子送到湘潭一家米店当学徒,以便于未来继承家业。毛主席不愿意,他渴望走出韶山读书。毛贻昌起初不同意,毛主席则求助母亲、舅父等人,在大家的劝说下,毛贻昌最终妥协。

毛主席父亲毛贻昌

当天秋天,毛主席挑着行李离开韶山冲,来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911年春天,东山高等小学堂一位老师应聘去了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任教。这位老师对毛主席比较欣赏,表示愿意带他一起去长沙。于是,毛主席再一次作出重大决定,去省城长沙读书。

从此刻开始,毛主席回到韶山冲的次数屈指可数。据《毛泽东年谱》记载,从1911年春正式离开韶山冲,到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毛主席仅回乡8次:

1915年2月,首次从长沙回到韶山冲过春节;1916年6月26日至7月9日,第二次,回韶山冲看望患病母亲;1919年10月,第三次,母亲病逝奔丧;1921年春节,第四次,回韶山冲给父母扫墓;1925年2月至8月,第五次,从上海回到韶山冲“养疴”,期间除了对韶山一带的农民进行革命启蒙教育外,还收集了大量有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材料;1927年1月,第六次,实地调查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农民革命情况,并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59年6月,第七次回故乡,建国后首次回故乡;1966年6月,第八次,这次秘密回故乡,当时隐居在滴水洞一号楼11天。

在这8次回故乡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最后三次。1927年1月,毛主席在建国前最后一次回到家乡。期间,毛主席动员乡亲们积极参加革命。离开那天,毛主席对前来送别的乡亲们说:“乡亲们,同志们,30年后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决不回来见各位父老乡亲!”

文七妹和三个儿子唯一合影

为了这句誓言,毛主席奋斗了22年,但直到32年后才回到了韶山冲。1959年6月25日傍晚,毛主席回到故乡韶山冲。因回到家乡天色夜晚,毛泽东要求身边工作人员不要提前告诉乡亲们。随着小汽车在开往韶山冲的路上飞奔,毛主席心潮澎湃。

小汽车开到韶山招待所,当毛主席一下车时,就看到了对面的毛家祠堂—毛震公祠。往事一幕幕再次浮现在毛主席眼前,现在革命早已成功了,他也回来了。当天晚上,毛主席终于又一次吃到了地道的韶山冲家常菜。

晚饭过后,毛主席走出招待所散步,家乡的风景依旧。心情大好的毛主席对身边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公安部长罗瑞卿等人说:“我终于回老家了,离开故乡32年了啊。现在是心情舒畅,吃饭也香。我们湖南的腊肉、腊鱼、臭豆腐、辣子炒苦瓜、粗米饭,都很好吃!你们吃了没有?”

大家点点头,表示都吃了,口味很好。散完步,毛主席特意把卫士长李银桥等人叫来,一再要求大家第二天乡亲们欢迎他时,让警卫不要距离他太近,乡亲们给他端水喝、送东西吃等不要阻拦和干扰。

毛主席给父母扫墓

当天晚上夜深人静后,毛主席久久无法入眠,他坐在办公桌前写下了著名诗篇《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第二天一大早,毛主席就去给父母扫墓。毛主席之前就有过要求,韶山冲干部不要给他父母修墓,就保持原貌就可以。站在父母墓地前,毛主席深深鞠了三躬后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下次再来看你们。”

给父母扫完墓后,毛主席直接回到了故居。果然,毛主席故居前人山人海,看到“石三伢子”出现了,现场掌声持续不断,乡亲们争先走到毛主席面前跟他握手。乡亲们太热情,不到半个小时毛主席双手都被握得红肿了。

这一次回故乡,只有短短3天时间,毛主席尽可能多见一些乡亲们。“谢谢乡亲们”,成为毛主席在家乡说的最多一句话。1966年6月17日,毛主席又一次回到故乡,这次回来跟7年前不同,他是悄悄回来了,没有惊动乡亲们。

毛主席乘坐的小汽车直接开进了滴水洞。滴水洞并不是一处滴水的山洞,而是南临龙头山、北接虎歇坪、西枕牛形山、书堂山的一条青山环绕的小山冲。由于虎歇坪与龙头山对峙,使得这里成为一处风水宝地。

韶山滴水洞

去过滴水洞旅游的游客,都听过这样一句描述,“龙头山,虎歇坪,聚龙之灵,集虎之威,通三山之风,贯八面之气,藏龙卧虎,风云际会。”毛主席对滴水洞也非常喜欢,他对身边人说:

“这是个好地方,我小时候在这里放过牛、砍过柴、割过草,还和小伙伴们打过架。特别是我小时候到外婆家去、到湘乡去读书,都要从这里经过。山那边有我的石头干娘,所以,我又叫石三伢子。”

或许家乡给了他太多美好的回忆,每一次说起韶山冲的故事,总是滔滔不绝。这一次毛主席在滴水洞一号楼住了11天,在这11天时间里,韶山冲乡亲们都不知道他回来了。为何在这里隐居?至今还是一个谜。

隐居滴水洞期间,毛主席写下了《七律·有所思》一诗: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离开那天,毛主席坐在一号楼前厅里坐了很久,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最后一杯茶喝完,毛主席起身跟滴水管工作人员一一握手,当跟管理员廖时禹握手时他说:“小廖,你要把这房子看好,我还要回来的!”

韶山滴水洞一号楼

是啊,这是毛主席的故乡,他渴望叶落归根。汽车发动了,韶山冲距离自己越来越远,毛主席没想到他与故乡成为了永别。时间进入1976年,毛主席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尤其是周总理、朱老总的先后病逝,给他身心带去了巨大的打击。

早在1971年毛主席身体就开始出现不可逆转的老年性疾病,到了1972年肺心病已经来到很严重局面,最后甚至出现了休克现象。1976年7月,毛主席的病情越来越糟糕,走路都要搀扶,进食完全靠鼻饲,时常出现昏迷情况。

党中央开始着手最坏的打算,而毛主席却想叶落归根,回到韶山休养,再次住进滴水洞,这是他最后的遗愿。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开始所说的那一幕,一架飞机24小时待命,担负着送毛主席回韶山休养的任务。据后来解密,这架飞机机组人员多次驾驶飞机从北京飞往韶山,目的是找到最佳的航线,以保证飞行的安全性。

时间到了1976年9月8日,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这天上午,韶山滴水洞管理员廖时禹接到从省委打来的电话。电话中,省委领导告知廖时禹傍晚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将来滴水洞检查准备情况,毛主席很快将回到韶山休养。

晚年毛主席和工作人员合影

廖时禹很激动,他想到了10年前毛主席临走时对他所说的话,“我还要回来的!”廖时禹立即召开滴水洞管理处工作人员,安排各项准备工作。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可到了晚上张平化还是没有来。

时间来到次日凌晨,省委终于来电话了,说是张平化暂时不来了。廖时禹根本没有想到,毛主席在他接电话前就已经逝世了。毛主席在世最后一天是这样度过的,从9月8日凌晨开始毛主席身体急剧恶化,血压高达180,并直接陷入昏迷状态。

到了11点左右,毛主席心律失常;中午时分,毛主席苏醒,当时他身上插着输液管,胸部安放心电监护导线、鼻孔更是插有鼻饲管等。即使这样,毛主席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听他们读文件、读书多达11次,一共约3个小时时间。

晚上7点左右,医务人员在床边一直观察毛主席的病情,量血压、测脉搏、听心脏、输氧气等都一直在进行。突然,毛主席的呼吸声越来越急促。护士孟锦云立即给他按摩胸部,毛主席用微弱的声音说:“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毛主席遗体告别现场

这是毛主席说的最后一句话,说完他又陷入昏迷。医生立即开始抢救,持续了4个小时后宣告失败。大家看了一下手表,毛主席逝世时间是1976年9月9日凌晨10分。毛主席临终前,没有留下遗言,也没有实现叶落归根。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齐鲁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