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5 11:22:01
众所周知,由于欧洲小国立陶宛做出明确挑衅中国底线的行为,导致两国关系迅速跌入谷底,后续两方的正常贸易进出口也都受到影响。重要的是,在立陶宛还有诸多跨国企业,他们也需要在中国和立陶宛关系日渐崩裂时,为自己的后路做好打算。
如此一来,很多跨国公司聪明地选择放弃立陶宛市场,为的就是不影响与中国的正常业务往来。面对跨国公司接二连三的出走,立陶宛逐渐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这也就有了后续立陶宛总统公开认错的局面。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在公开讲话中明确承认,中国与立陶宛的关系变化,已经给立陶宛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这种损失在未来还会持续扩大。不仅如此,瑙塞达还表示,有的时候爬得太高,而在到达某种高度后,会看不清楚自己身在何处。
在舆论评价中也普遍认为,瑙塞达的这一表态,其实就像是做自我检讨,承认立陶宛在与中国关系变差后遭受了较大的打击和损失,而且也承认这些问题就出在立陶宛身上。
其实,这并不是两国关系破裂后,立陶宛总统作出的第1次认错表态。瑙塞达也曾公开表示,以“台湾”的名义设立所谓“代表处”,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行为,后续他还要求立陶宛外长应在尽早时间内拿出同中方缓和关系的实质方案。
事实上,瑙塞达的这番认错,除了为本国经济前途考虑以外,也是因为自从挑衅中国后,立陶宛当局支持率一路暴跌,甚至还曾跌到20%左右。当时,立陶宛总统就想摘干净自身的责任,在向中国人认错时提到,政府在做出设立所谓“代表处”决定时,没有与自己商议,将矛头对准立陶宛政府。
不同于其他国家政府与总统同命运共发展的局面,立陶宛总统虽然拥有实权,但内阁却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比如一直对华强硬的立陶宛外长就归立陶宛总理管,而非是直接受到瑙塞达的领导。可立陶宛总理和总统又是死对头,这些年来,瑙塞达和立陶宛总理希莫尼特一直针锋相对,两人几乎从不说话,因为只要说话就会吵架。至于瑙塞达现在做出的这些举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给自己摘责任,帮助自己树立民众好感度。
部分参考:上观新闻、中国青年报、国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