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资讯网

毛主席和江青结婚,面对毛主席的乡下亲戚,江青是如何对待的?

2022-03-18 20:44:02

前言

对于江青,毛主席的外甥女陈国生曾这样回忆:“江青对我们这些乡下来客,还是很热情的。”

那么毛主席的兄弟们,在上京拜访毛主席时,又是如何来评价江青的呢?

毛泽荣:很好说话

毛泽荣和毛主席是堂兄弟,主席排行第三,小名石三。毛泽荣排行第五,小名胜五。

作为毛主席的堂兄弟,毛泽荣自然也是深受主席的影响。

1925年,毛泽荣积极投入到毛主席所领导的大革命运动,曾任韶山第一乡农民协会通讯员,负责站岗放哨与传递文件。

在大革命失败后,为躲避反动势力的抓捕,毛泽荣只好改名毛冬青,远离家乡前往华容、沅江等地,靠打工为生。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后,他才得以返回家乡,靠种地为生。

对于毛主席而言,哪怕在成为国家主席后,依旧非常惦念这兄弟们的生活情况。

1953年冬,根据毛主席的来信,毛泽荣便偕同文九明、文东仙和革命老人毛月秋一起去北京跟主席见面。

从韶山到北京,所需要的路费都是他们自己筹备的。

毛主席当初在给他们的信件中,明确提出:

前来北京的路费,需自己筹备,无需送礼,路上冷,每人带一条薄棉被。

就这样,毛泽荣等人便一路赶往北京,在抵达北京车站后,毛主席便派秘书,将他们接到中南海。

毛泽荣的性格大大咧咧的,一点都不拘束,像回到自己家一样。

对于三哥居住的地方,毛泽荣说实话还很好奇,为此便跟身边的人说道:“主席三哥,居住的地方还挺气派。”

毛主席在得知自己的亲友抵达中南海后,心情无疑是非常的高兴,在将手头的工作处理完成后,便走了出去。

毛泽荣等人在看到毛主席后,大家便齐声的说道:“主席三哥好!”

浓厚的兄弟情谊溢于言表。毛主席笑着说道:“好、好,大家都坐下谈吧。”

对于家乡的情况,毛主席无疑是非常好奇的。

为此便向毛泽荣等人,详细的询问了家乡的情况,大家聊的非常开心。

毛泽荣等四人好不容易上一回北京,毛主席便让他们在中南海居住下来。

其实,之前毛泽荣等人对毛主席的生活并不是太了解。想当然地以为,自己的三哥成为了国家主席,生活应当会非常的“舒服”。

然而他们在毛主席身边生活了一个月,他们才发现他们的三哥还是那个三哥:不忘初心!

当时毛泽荣曾和毛主席一起共进晚餐,这顿晚饭还是江青亲自做的。等到饭菜上桌后,毛泽荣才发现没有什么山珍海味,都是一些家常菜。

为此毛泽荣曾对毛主席说道:“您每天为国家大事而操劳,生活应当过好一点,这样才能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

毛主席在听后便笑着说道:“我现在身体也不错啊,你是不了解咱们国家的情况,毕竟刚刚成立没多少年,底子还很薄,人民生活还有困难。你说我这做主席的,怎么好意思抛去人民,自己去享受呢?”

在经过这件事后,对自己的主席三哥,毛泽荣有了新的认知。

毛泽荣的性格是大大咧咧的,当初毛泽嵘照相时,曾对江青说道:“将孩子们叫过来,大家一起照相,这样我回乡后好向乡亲们炫耀。”

江青在听到毛泽荣的话后,笑了笑便点头答应。在将孩子们约好后,大家站在菊香书屋大门前,留下了这张照片。

毛泽荣对于江青的印象非常不错,很好说话。

毛泽荣除去1953年上京拜访毛主席,第二年秋天时,便再次应邀前往北京。

毛主席非常注重调查,由于自己远在北京,也无法经常下基层调查。为此他总是通过前往北京看望他的乡亲们,来了解农村的情况,并对一些政策进行调整。

这一次毛泽荣上京拜访毛主席,何尝不是毛主席想要通过他,了解下政策在基层实施的情况如何。

1954年秋天,毛泽荣在北京住了十多天年后,毛主席便约他在中南海吃晚饭,同桌的还有江青及毛泽民之子毛远新。

在吃完饭后,毛主席也向他询问起有关农村的事情。这一次,毛泽荣便提到农村粮食统购有些过头,不少百姓在秋收完成征购任务后,来年春夏便基本没有粮食可以吃,为此还得买统销粮。

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在经济上也遭到损失,因此百姓意见很大。

毛主席在听到毛泽荣反映的情况后,便非常重视,为此便对他说道:“我明天有个会,你跟着我参加一下。”

在会议上,毛泽荣将自己所看到的问题,向在座的领导人说明后。周总理便向他询问道:“每天八九两的粮食,够吃吗?”

毛泽荣如实地回答道:“农民每天的劳动强度很大,有没有其他零食可以吃,一天八九两粮食确实不够吃。”

当时有领导同志便直接表态道:“今后一定明令禁止购过头粮。”

这次是毛泽荣在北京最长的一回,等到他准备离京时,当初在会议上听他汇报的领导人,分别派人送来了毛衣、大衣等礼品。

不过按照的毛主席的叮嘱,毛泽荣一一婉言谢绝了。等他回到韶山后,已经得知党中央已经调整了政策,基本上让购过头粮的现象消失了。

这是毛泽荣第二次上北京,根据毛泽荣生前的回忆,从1949年起毛主席便曾五次邀他上京会晤。

对于自己的主席三哥,毛泽荣本人是非常的敬佩。

当得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时,毛泽荣忍不住不流下了伤心的眼泪,那位心系百姓的三哥,将永远不会再叫自己上京,了解农村的情况了。

毛泽连:做饭手艺很好

对江青,毛泽连自己的体会就更深了。

过去社会,一个家族,一个祠堂,为了显示子嗣的兴旺发达,堂兄弟甚至族兄弟间,均按出生的先后排列,大哥、二哥,甚至三十六阿哥。

毛泽连与毛泽东是二代堂兄弟,排列在一起,共有十个。

老大、老二是毛泽东的两个兄长,均天折于襁褓之中;老三即毛泽东;老四是毛泽民;老五是毛泽东的堂叔毛梅生的儿子毛泽嵘;老六是毛泽东的小弟毛泽覃;老七是毛泽连的大哥,无名,从小夭折;老八是毛泽连的二哥毛泽烨;老九即毛泽连;老十是毛泽连的小弟毛泽青。

毛泽连在年轻时,也受到毛主席的影响,对于革命有极大的热情。

不过在大革命失败后不久,毛泽连由此半夜参加农会的活动,为此便受到白匪的追捕。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树枝伤了左眼,奈何没有钱医治,最终导致左眼看不见,右眼同样受到影响,看到东西也很困难。

哪怕身处如此艰难的境地,毛泽连的革命信念依旧没有动摇。只不过他一直有个心愿,那便是能够在见自己三哥(毛主席)一面。

毛泽连在想念自己的三哥,同样毛主席也思念着家乡的亲人。每当见到有家乡的人来时,毛主席便会向他们打听自己兄弟们的下落,尤其是毛泽连一家的情况。

1949年8月5日,湖南省会长沙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6军138师南下到达湖南,紧接着,8月9日湘潭解放。8月10日湘乡解放。解放军138师师长任昌辉想到韶山就是毛泽东主席的家乡,即派人去韶山打听毛主席亲属的下落。

部队上的同志很快来到了韶山,在上屋场他们找到了当时住在那里的毛泽覃烈士的岳母周陈轩老人。

通过她,又找到了住在东茅塘的毛泽连以及毛泽东的族侄毛远翔。毛泽连和毛远翔随部队上的同志一起来到了驻扎在湘乡县城的138师师部,并与师长任昌辉相见。

“你和毛主席是什么关系?”师长亲切地问毛泽连。

毛泽连没有文化,这些年一直为生计奔波,不太知晓外面世界的变化。今天听师长这一问,才知道“三哥”不仅尚在人间,而且还当上了“主席”。

毛泽连回答说:“是堂兄弟,共曾祖父的。”

“你多久没见到毛主席了?”“20多年了。”毛泽连略作回忆说:“还是那会儿搞农民运动,农民协会的时候见到过了的。”

“你知道毛主席如今在哪里吗?”任师长不无骄傲地问。

“不知道。”“毛主席已经由河北迁到了北京。现在已经在北京城里了。”任昌辉随后便又询问道:“你想去见见主席吗?”

对于毛泽连而言,再见三哥一面,是他最大的心愿。为此他便回答道:“当然想见,只是、只是……”

图丨任昌辉将军

任昌辉从毛泽连的穿着和神态上便知道了他在想什么,为此便说道:“没钱不要紧,你们家现在有没有事情需要处理?”

“大的事情没有,就是田里需要处理下,家中的老娘需要安置一下。”毛泽连如实的回答道。

“那你,你先将田中的事情忙完,安排好家务事,再去北京拜访毛主席吧。”

就这样,毛泽连便成为了韶山第一批前往北京的客人。

当时毛主席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简直不敢相信:“有客人来了?韶山的?”秘书长叶子龙便回答道:“您不相信吗?方才罗荣恒同志的秘书打来电话,说客人现在正在罗老总家呢。”

毛主席对于家乡的亲戚非常熟悉,那地方很穷,自己的亲戚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找到北京呢?

尽管对此有所怀疑,但毛主席还是非常高兴,为此便问道:“他们是什么时候来的,是哪两个客人啊?”

叶子龙便回答道:“昨天到的北京,据电话里说一个是您的堂弟,叫毛泽连,一个是您的堂表弟,姓李,叫什么我记不清楚了。”

“是九弟润发(毛泽连字润发)来了!”毛主席高兴的说道。

分隔二十多年的兄弟相见,那情景是无需赘述的。

毛泽东是主席,是领袖,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对于故乡的眷恋,对于亲人的思念,他和普通人不会有两样。

“好啊,你们来了,几十年没见面了,我想念你们,也想念家乡啊!”毛主席说道。

毛泽连回答:“主席三哥,我这次和表弟李轲来北京,是代表家乡人民来看望您的。”

在听到毛泽连的回答后,毛主席很高兴,为此便询问了一下他们上京前前后后的事情。尽管毛主席好长时间没见毛泽连,但兄弟之间的感情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

三人之间的谈话非常轻松,当谈到高兴的时候,几个人也都是放声大笑。

“三哥,”毛泽连有几分得意地说:“我们在武汉时,看到街上的人都抬着你的像,喊你‘万岁’呢。”

“怎么不抬蒋介石的像?抬我的像干什么?”毛主席幽默地打趣着,说得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

“蒋介石是独夫民贼,人民都恨他呢。”李轲是个有文化的人,说得很得体。

“是的,”毛泽东站了起来,认真地说道: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蒋介石他不代表人民,他代表封建地主、资本家的利益,他要消灭共产党,要搞独裁专制,人民当然要打倒他。”

菊香书屋里,一时又变得静悄悄的,毛泽东的话,字字落地有声。

在北京的这些天,毛主席非常担心毛泽连的眼睛。为此毛主席便对毛泽连说道:“北京有医生,你就在这里治治眼睛吧。”

对于三哥的好意,毛泽连也不好意思拒绝。为此吃完饭后,在毛岸英的陪伴下,毛泽连准备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临行前,毛主席便叮嘱道:“润发呀,去看病就看病,听医生的话,不要耍你的性子。”

医院的检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毛泽连的左眼已经完全失明,右眼还有一点光。医生便对岸英说道:“这位病人的左眼已经不行了,只有将左眼摘除,才能治疗右眼,不然连右眼都有失明的危险。”

毛岸英在征求得叔叔的意见,便办理了住院手续,准备接受治疗。

一个礼拜以后,毛泽连在医院正式接受手术治疗,将已坏死的左眼球摘除了。毛泽连因右眼看不清楚,行动非常不方便,连吃饭喝水都要让医生喂。

在毛泽连手术后,毛主席还亲自前往医院看望他。得知他行动不便后,为不麻烦别人,毛主席便叮嘱毛岸英、李敏、李讷轮番前去医院,去照顾毛泽连。

江青还有几次都亲自动手给毛泽连包饺子吃。

毛泽连曾这样说道:“江青包饺子的手艺非常不错,一手一次能擀出好几张饺子皮。”

在北京的日子过得真快啊,转眼快两个月了。一天,毛泽东约毛泽连和李轲在菊香书屋叙旧,毛泽东问毛泽连:“慰生婶母身体还好吗?”“慰生婶母”即毛泽连的母亲。

“身体不好,经常有病。”毛泽连一副苦恼的样子说。毛泽东沉默了一.会儿,又问:“有油盐钱没有?”

“家里孩子小,负担重,油盐钱也不足。”毛泽连如实地说。

这时,李轲忙对毛泽东主席说:“泽连家里生活很困难,您能不能帮他想想办法?”

对于李轲的询问,毛主席则说道:

“泽连的困难我知道,我了解。连吃油盐的钱都没有,日子长了,谁也熬不住,还会得病。不过,我是国家的主席,不是毛家的主席,我只能解决大多数人的困难,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如果只解决一个人的困难,只考虑自己的亲属。那么,我这个主席就当不成了!泽连的困难,要靠当地政府解决,更要靠自己解决。”

当然毛主席作为兄长,自然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弟弟遭罪,为此便说道:“当然有困难要钱用,我可以尽量支助一点。但是如果要借我的名义,去麻烦地方政府,这是不行的!”

1950年初,毛泽连准备从北京返回家乡时,江青便叫卫士从管理科领了10斤片糖,准备让毛泽连带回家乡,给孩子们吃或者招待乡亲们。

毛主席在看到这一大包东西后,便询问道:“这是什么?”江青便如实的回答:“是块儿糖。”

“拿这么多干什么?”毛主席有些生气地问。“让他们带回去给孩子们分点,一路上也会吃点,倘若回乡肯定会有乡亲们上门询问,这不得招待吗?毕竟他们是到你这里来了呀?”江青倒像个细心的家庭主妇说。

“需要这么多糖吗?有两斤就够他们用的了,多余的还是退回去。”毛主席生气地说。

江青听了,只好留下2斤,把其余的都退了。

在毛泽连上车时,毛主席便对他说道:“九弟,回家之后如果还有困难,不要去麻烦政府,你的困难我清楚。今后如能帮你接济点就接济点,可千万别大小事都去麻烦政府。”

对于毛主席的话,毛泽连记住了,也是这样去做的。

对于自己的九弟,毛主席哪怕身患重病时,都没有忘记。主席曾对自己的女儿说道:

我心中一直有件事放不下,在韶山老家你们有两个叔叔:毛泽连、毛泽荣。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苦,以后你们要经常去看望他们。

毛仙梅:很热情

毛仙梅也经常拜访毛主席,那么他对于江青的印象如何呢?

毛仙梅在年轻时,同样受到毛主席的影响,积极地投身于革命运动中。

不过在大革命失败后,毛仙梅同样受到反动势力的抓捕。对于反动势力,毛仙梅可谓是一点好感都没有,他的哥哥毛新梅就是被反动势力给杀害的。

不过为能够活下来,他还是选择远离家乡,着这个过程中,他可以说是受尽了磨难。

1932年,在局势好转后,毛仙梅便结束了自己的流浪生活,返回家乡后靠种地为生。不过对于闹革命一事,他从来都没有后悔过。

1950年冬,烈士毛新梅的妻子沈素华被接到北京,一呆就是数个月。为此毛仙梅也给毛主席写信,想要去北京拜访他。

对于毛仙梅的要求,毛主席当然是同意。就这样,毛仙梅在将家中的事情安排妥当后,便开始准备上京的事宜。

一般人对于上京拜访毛主席,内心都是非常激动的。可是毛仙梅并不这样想,在他看来上京就是去毛主席串串门,也不必表现得那么“激动”。

为此他便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衣服,腰上系着一条旧围裙,就这样便上了京城。

在到达中南海后,他的表现一切都很自然,既没有紧张,也没有过度“兴奋”。不过是第一次来中南海,对于什么东西都很好奇,为此便四处走走。

毛主席第一眼看到他时,并没因为毛仙梅穿着一身打补丁的衣服而嫌弃他。恰恰相反,毛主席在他身上看到了劳动人员的淳朴。

对于自己的兄弟,毛主席还是很了解的,毛仙梅并不是一个“投机取巧”的人,反而很真实。

不过看着毛仙梅一身打着补丁的衣服,毛主席内心还是有些沉重。为此主席便嘱咐自己的秘书,将自己的衣服拿过来,让毛仙梅穿上。

对于主席的好意,毛仙梅也不多推辞。穿上毛主席的衣服后,毛仙梅整个人都显得精神许多。

尽管毛主席的这些亲戚在穿衣打扮方面有些不讲究,但是江青对待他们也很热情,会主动跟他们打招呼。

根据毛主席外甥女陈国生的回忆:

江青对我们这些乡下来客,还是很热情的,她基本上是看主席的脸色行事。乡里的亲戚来后,会抽着烟到处转悠,有时会将桌布给烧坏,但江青也不生气,还会笑着帮忙收拾。

在北京的日子里,毛主席还派人陪向毛仙梅参观了北京的名胜百迹,后与毛主席一起乘坐专机飞往浙江杭州。一同游览了著名的西湖、钱塘江等风景点,然后从浙江乘坐火车返湖南。

临别时,毛主席对他说:“这里有一口箱子,里面有一点东西,一点小意思,就送给你了。”

毛仙梅接过皮箱,内心非常感激。

回到家里,他把皮箱打开,发现里面放着一床鸭绒被和100元钱。对于毛主席的细心关照,毛仙梅津津乐道了一辈子。

1960年,毛仙梅因病去世,终年70岁。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尽管他的亲戚有不同的困难,但毛主席从来都没以公谋私,捐助亲友的钱财,都是从工资、稿费中扣除的。

毛主席深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面对如何处理亲友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时,主席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一点都不逾越底线。


中软国际 https://tech.ifeng.com/c/8EOlHAS3w3t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齐鲁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