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资讯网

俄天然气巨头对印企提要求:用欧元支付吧

2022-03-29 15:28:02

和诺

(原标题:英媒:“去美元化”,俄罗斯天然气巨头要求印企用欧元支付进口费用)

【环球网报道】据路透社3月28日报道,两名消息人士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已要求印度盖尔天然气公司(GAIL)以欧元——而不是美元支付天然气进口费用,此前,这两家公司一直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路透社称,这表明随着乌克兰冲突的升级,这家俄罗斯能源巨头正在寻求“去美元化”。

路透社报道截图

据报道,消息人士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上周致函印度盖尔天然气公司,要求该公司以欧元而不是美元结算天然气进口费用,并补充称,后者仍在审查这一请求。其中一名消息人士表示,“盖尔(公司)认为用欧元支付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欧洲国家正在用欧元支付进口费用。”消息人士还表示,西方对俄制裁可能不会影响以欧元支付,因为印度盖尔天然气公司的合同是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新加坡子公司签订的。

天然气管道图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报道称,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印度盖尔天然气公司都没有回复路透社寻求置评的电子邮件。

印度盖尔天然气公司是印度的国营天然气巨头之一。路透社称,该公司负责印度天然气的进口和分销,同时也经营着印度最大的天然气管道网络。此前,盖尔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达成了一项长期天然气进口协议,每年从前者处购买250万吨液化天然气,并一直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

自俄罗斯2月24日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西方多国宣布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涉及诸多领域。俄方已经列出一份对俄实施制裁的“不友好”国家和地区名单。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23日宣布,俄方向欧洲联盟成员国等“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供应天然气时将改用卢布结算。

延伸阅读

俄祭出天然气结算限令专家:顺势强推卢布国际化

观察者网: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3月8日带头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英国跟进,欧盟另有打算。但我们发现,英国石油公司、壳牌这些能源企业表态比官方更早,这是为什么?

刘乾:西方国际能源公司大多都是上市公司,在公众和投资者面前塑造自身形象,从而维持稳定的股价比获取利润更为重要。因此,在俄乌形势引起的公众、投资者和政府压力下,西方的国际能源公司必须做出诸如撤出俄罗斯、停止同俄罗斯做生意的表态。尽管这种行为可能影响企业的盈利。

观察者网:它们与俄罗斯能源脱离合作的话,损失大吗?

刘乾:目前这些公司要么宣布退出在俄业务,要么停止跟俄罗斯的合作项目,或者不再投资新项目。虽然声明内容都不太一样,但仍然需要一段时间观察其实质性的动作。壳牌此前由于低价购买俄罗斯原油遭到批评后,才宣布停止俄罗斯原油现货采购、关闭在俄加油站等。

首先,对于宣布退出俄罗斯的外国企业,俄罗斯方面采取了坚决的回应态度,禁止这些公司退出。退出合作需要把股份卖给俄方合作伙伴,或者卖给其他第三方,但是目前俄政府切断了这样的可能性。所以它们现在没有实质性的下一步动作,只是宣布暂停等,未来还要看事态的发展。

其次,退出程序非常复杂,要进行资产估值,履行一系列法律程序,个别项目还需要得到其他股东的同意。但现在非常麻烦的一点是,连很多大型西方会计师事务所都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所以,我不认为这个“退出”过程会非常快完成。

观察者网:我们可以说西方能源企业在与俄罗斯能源“脱钩”吗?

刘乾:我个人认为,两者在近期实现完全“脱钩”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双方有很多非常深入的合作,像英国石油公司,虽然不直接从事俄罗斯石油公司的业务,但持股比例非常大,接近20%,它们有着长期合作。如果手续没有履行完成,双方肯定还需要接触。

但是这种“脱钩”会不会完全实现?我觉得不能排除这种可能,要看程序怎么履行,其中包含很多、很复杂、很具体的步骤。现在它们表现得非常“果断”,非常“坚决”,但是之后谁知道呢?

观察者网:此前,不少外媒认为美国和欧洲官员不可能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您能分析一下禁令对美国和英国的影响吗?会不会影响全球能源市场格局?

刘乾:首先,美国本身是一个产油大国,能够实现能源自给,而且目前完全有能力从加拿大等其他产油国获得足够的能源供应。考虑到美国自己的开采能力和储备能力,从俄罗斯的进口也只占它消费量的很少一部分,我认为美国完全有能力解决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产生的问题。英国的情况基本也类似。

这两个国家的动作对全球能源市场格局暂时不会有特别大的影响,包括对价格上涨和贸易流向的改变。但这种行动将对其他西方国家产生示范。

如果说欧盟也采取类似的措施,或者加速“去俄罗斯化”的话,那么可能在5-10年的时间内,全球能源市场或许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观察者网:再看欧盟这边。3月23日,俄总统普京宣布,对于与“不友好国家和地区”的天然气交易,俄方将只接受卢布付款,欧洲天然气价格应声飙升34%。您对短期内实现改用卢布结算天然气贸易如何评价?

刘乾:从俄方角度看,这一做法就是通过逼迫买家绕过美元和欧元制裁,强行实现“卢布国际化”。但是目前看,欧洲国家接受的可能性不高,毕竟这需要修改合同和调整付款方式。倒是白俄罗斯、摩尔多瓦这种偿付能力有限的国家有兴趣采用卢布支付,不过它们不属于“不友好国家和地区”。

俄罗斯经济受到西方国家制裁,卢布汇率一度直线暴跌图源:红星新闻

观察者网:欧盟此前提议在今年内将俄罗斯天然气进口减少三分之二,实现难度如何?

刘乾:这相当于欧盟今年要减少进口大概1000亿立方米的俄罗斯天然气,从目前的贸易流向看,很难从某个单一渠道获得如此大规模的替代能源。不能说不可能,但是非常困难,需要面临一段时间的供应紧张。

首先,欧洲需要从北非、中东、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寻找更多的天然气供应来源。同时重要的是,欧洲必须削减自己的消费量,仅靠替代是不可能的。为此,它还要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可再生能源,甚至恢复使用一部分的核电和煤电。

实际上,在乌克兰形势突变之前,欧洲就在讨论发展核电。所以我相信像法国这样有优势的国家,会坚持这条路。

德国一直在弃核,会不会发展核电存疑。它可能会倾向于可再生能源或者建造LNG码头,又或跟俄罗斯保持“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的正常使用,看它能不能撑得住。

观察者网:这两年大家讨论“北溪2号”比较多,在欧盟依赖俄罗斯能源的问题上,石油和天然气有何不同?

刘乾:石油、天然气实际上都进口得比较多,但是相对来说,天然气没有石油那么灵活。因为石油是一个流动性非常强的全球性大宗商品,更容易被替代。它主要是靠船运,而且供货的产油国会更多一些,用于卸货的港口要求相对简单。

但天然气的情况更困难一些。

一是天然气出口国更加集中。全球一半以上的天然气储量集中在俄罗斯、伊朗、土库曼斯坦和卡塔尔等少数几个国家,有能力大规模出口天然气的国家数量没有采油国那么多、那么分散。

二是天然气的进口贸易中长约占多数,这种供应路线是比较固定的。天然气的大规模运输方式有两种,一种通过管道运输,一种由专用的LNG船运输。管道是固定的,LNG接收站也是固定的,就那么多。所以它在灵活性上远远没有石油方便,这也导致双方一旦建立长期贸易的相互依赖关系,单方面取代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天然气和石油之间很大的区别。

观察者网:以您对俄罗斯经济的了解,“能源牌”是不是西方除军事打击外,制裁俄罗斯的最厉害手段?俄罗斯的能源产业已经受到了几成的压力?

刘乾:西方对俄制裁主要在金融、能源等领域,谋求尽可能地孤立俄罗斯,特别是希望通过经济的衰退,以及对俄罗斯所谓精英阶层的制裁,迫使俄国内发展变得更加困难,从而破坏精英内部的团结,促使俄罗斯发生他们所希望的变化。

但是这么多年,俄罗斯也经受了很多轮制裁,在这方面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经济的低水平运行未必能够改变当前的体制。

至于“能源牌”,第一,我不觉得目前俄罗斯的能源产业受到不可承受的压力,甚至它还可以将能源作为一张牌,继续跟西方博弈,比如俄罗斯现在也威胁停止“北溪1号”的天然气供应,或者要求不友好国家和地区用卢布结算天然气。

第二,目前能源价格如此之高,反而给俄罗斯带来重要的支撑收入。西方越是禁运,越是激化局势,那么油价会涨得越高,俄罗斯出口一桶油的收入就会越高。所以这实际上是一件非常悖论的事情。在我看来,压低油价比禁运更能给俄罗斯施加压力。

位于德国雷登的天然气储存设施图源:红星新闻

观察者网:所以俄罗斯的能源不缺市场,可以这样说吗?

刘乾:暂时可以这样说。俄罗斯目前是世界最大天然气出口国,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短期内到哪也找不到如此巨量的填补空间。

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市场的变化始终在供需之间平衡,俄罗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像俄罗斯油气出口这样大的体量,你不可能迅速地把它彻底排除到市场之外,这样做并获得效果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因此,在短期内,制裁对俄罗斯来说起不到明显作用。

观察者网:在这样的背景下,您觉得俄罗斯怎么应对?

刘乾:俄罗斯的应对措施,完全取决于西方针对它所采取的措施,他会做出相应的回应。在能源市场上,俄罗斯从来不是先出牌的,因为它有着巨大的出口体量和份额,所以肯定会把这作为一个回应手段,而不是主动进攻的手段。

现在就看欧盟如何调整跟它的能源关系,会不会更加认为俄罗斯能源“不安全”,然后更去追求能源的独立,分布式的发展,以及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技术,甚至加大替代性能源的投资。当然,其中还面临很多技术和原材料供应的问题,要看是否能够得到更好解决。

观察者网:上月初,中俄企业签署第二份天然气长期供应合同,俄气将经由“远东管道”,每年向中国增供100亿立方米管道天然气。3月7日,国家发改委表示,俄乌冲突升级,对全球能源市场带来冲击,由于中国原油、天然气外采比例较高,因此肯定会受到影响,进口成本客观上会有所抬升,但总体上看影响是可控的。

那当前中俄能源合作趋势如何?

刘乾:包括续签石油供应合同、新签长期天然气供应协议在内,中俄能源合作始终在稳步推进过程中,这是双方地理位置的接近性、经济上互补性的结果。中国需要,俄罗斯有,两国直连,而且双方能够在价格和市场上达成一致。所以从供应的角度来看,它应该是稳定的。

中方现在面临的压力,一个是价格比较高,中俄能源贸易是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按照双方商定的价格公式确定的。在市场价格长期走高的情况下,进口油气的价格也将有所浮动。

另一个是美国并不希望中俄加强能源领域的合作,特别是中方为俄罗斯提供更多的资金。但是,中方需要保障自身的能源安全,在涉及中方自身利益的问题上让步的空间很小。

观察者网:俄罗斯一直在“去美元化”,中国和俄罗斯是以什么形式进行能源交易?比如交易系统、人民币结算、货物交换?在俄罗斯新近要求“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以卢布结算之前,路透社消息人士称,中俄天然气新合同是以欧元结算。

刘乾:我不参与具体的能源交易业务,所以我并不清楚具体的操作。但是我对人民币很快取代其他币种,成为中俄能源贸易主要结算币种并不太乐观。这里面实际上有很复杂的原因,包括至今未能解决的技术问题。而且俄罗斯对华贸易是顺差,中国向俄罗斯支付那么多的人民币,俄罗斯并不需要那么多人民币到中国来买更多的东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齐鲁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