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2 15:52:35
文|华商韬略Noora
近日,我国航天航空领域捷报频传,先是“神舟十二号”上3名航天英雄顺利归来,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又带着3名宇航员造访“天宫”空间站,仅三天后,中国火箭发动机也迎来新突破。
10月19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冲质比最高,易使用的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热试车在西安获得圆满成功。
该型固体发动机直径3.5米,推力可达500吨,装药量150吨,不仅在全球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中推力最大,也是装药量最大的,以往固定发动机的装药量大多在几吨至几十吨,上百吨级别的少之又少。
此外,该发动机采用高压强总体设计、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壳体、高装填整体浇注成型燃烧室、超大尺寸喷管等多项先进技术,综合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不过,这个“神器”试验的成功究竟有何意义?
其实,直径3.5m/500t推力先进固体发动机不是一个具体的型号,而是一项基础研究。
在航空航天领域,推力大小是发动机的重要指标,推力足够大就能设计出性能更优良的飞机或者火箭,反之若推力不足则会限制机动性等方面。
500吨的推力有多大?1辆汽车一般重1.5吨左右,500吨的推力意味着能瞬间推动300多辆汽车,推力之大可见一斑。
此次500吨推力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的成功,打通了我国千吨级推力固体发动机发展的关键技术链路,使我国固体运载能力实现大幅提升,为未来大型、重型运载火箭型谱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选择,以此满足我国载人登月、深空探索等航天活动对不同运载工具的需求。
大直径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除了能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还是导弹武器的重要动力系统,因此许多国家都十分看重该技术的研发,但目前掌握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制造的国家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印度。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曾向俄罗斯提出采购俄制RD-180火箭发动机的请求,美国也是这款发动机的采购大户,但当时的俄罗斯并未同意,这也倒逼中国走上技术独立发展的道路。
2009年,直径2米、推力120吨的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问世;
2019年,直径2.6米、推力200吨的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诞生;
2020年末,直径3.2米的民用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完成试车;
2021年,直径3.5米,推力500吨的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成功试车,成全球最大推力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
短短数十载,中国在火箭发动机领域从一穷二白到追赶者再到引领者,这一切的转变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科研工作者披荆斩棘、不懈奋斗的成果。
不难看出,我国一个星辰大海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