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1 12:33:35
A股上市公司业绩年报行情如火如荼,部分公司已经迫不及待开始公布2022年一季报业绩预告了,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谁的业绩超预期,又有谁会爆出业绩雷?如何挖掘其中带来的投资机会呢?
个股业绩综述:1家公司向上修正业绩
统计显示,以业绩预告的净利润增幅中值为基准进行比较,合计共有1家公司向上修正业绩。其中,中颖电子等在业绩预告类型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调高盈利增幅幅度。
1只ST股预告首季业绩
统计显示,截至4月11日,共有1只ST股公布了首季业绩预告,业绩预告类型显示,预增公司有1家。
机构、股东、高管争相买入这些业绩暴增股
自2月12日至4月11日期间的龙虎榜当中,410只个股出现了机构的身影,其中150只股票呈现机构净买入状态,机构净卖出个股有260只。机构净买入超过亿元的个股达11只,净买入前三名分别是合盛硅业、永辉超市、天邦股份,机构资金流入净额分别是6.94亿元、3.81亿元、3.70亿元。在1196只2021年大幅增长(增幅在五成及以上)的个股中,自2月12日至4月11日期间机构净买入的共有44只。
首季业绩高增长股提前看 92股净利润增幅翻倍
统计显示,截至4月11日,有273家公司公布了一季业绩预告。业绩预告类型显示,预增公司224家、预盈7家,合计报喜公司比例为84.62%;业绩预降、预亏公司分别有23家、9家。业绩预喜公司中,以预计净利润增幅中值统计,共有92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100%;净利润增幅在50%~100%之间的有67家。
具体到个股看,德马科技预计净利润增幅最高。公司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增幅中值为4131.25%;清水源、安洁科技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中值分别为2094.39%、1844.96%,增幅位列第二、第三。
273股预告一季度业绩 224股预增
统计显示,截至4月11日,有273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一季业绩预告。业绩预告类型显示,预增公司224家、预盈7家;业绩预降、预亏公司分别有23家、9家。业绩预喜公司中,以预计净利润增幅中值统计,共有92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100%;净利润增幅在50%~100%之间的有67家。具体到个股看,德马科技预计净利润增幅最高。
1278公司公布年报 242家业绩增幅翻倍
统计显示,截至4月11日,有1278家公司公布2021年年报,其中887家净利润同比增长,391家下降,1106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2家下降,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同时增长的公司有和邦生物等839家,利润收入均下降的有松发股份等124家,业绩增幅翻倍的公司有242家,其中和邦生物增幅最大,达7284.28%。
行业业绩综述:一季度生猪养殖和动保板块业绩前瞻:生猪养殖向死而生 动保板块寒冬已至
2022Q1 全国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叠加饲料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以及疫病高发影响,行业养殖成本改善有限,预计Q1 大部分养猪企业生猪业务都会出现较大幅度亏损;受猪价拖累,养殖户免疫积极性受挫,主要猪用疫苗批签发数环比下滑明显,预计Q1 动保企业业绩承压。我们认为,生猪养殖板块仍是2022 年农业投资的主线,目前能繁母猪存栏已经呈现趋势性去化,二季度养殖持续亏损或加速母猪淘汰速度,重点把握猪周期趋势性变化的方向。此外,猪周期反转或提升动保行业景气度,建议关注板块估值修复机会。
水泥行业研究周报:Q1业绩存较大下行压力 疫情过后需求释放潜力大
我们判断22Q1或是行业低点,Q2疫情恢复后,随着煤价影响同比减弱+涨价开启,业绩或迎来逐季改善,全年仍有望实现稳步增长,估值有望修复。中长期看水泥已步入需求下行期,未来行业关注点将聚焦于“双控”“双碳”目标下行业供给端改变带来的机会:a)政策要求2025年标杆产能比重超过30%,未来行业2500T/D及以下规模产能有望陆续退出,总产能将收缩8.6%以上。b)水泥行业未来有望纳入碳交易,碳税+减排改造加剧小企业成本压力,龙头竞争优势凸显,有望通过兼并收购进一步扩张,话语权增强,价格中枢有望逐步抬升。中长期来看,水泥行业整体或呈“量减价增”趋势发展,纳入碳交易后,或加速供给端集中度提升,龙头份额提升有望支撑业绩增长。
汽车行业周报:市场在交易Q2 而不是担心Q1的业绩
推荐“智能化+高景气度新能源化+自主品牌”三条投资主线。短期相对收益来自于业绩确定性,在2021 年Q4 已经体现出强确定性的公司中寻找;中期维度汽车智能化仍然是最确定性的赛道,跟随市场调整就是好的机会。智能化主线,推荐标的伯特利、上声电子、星宇股份、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华域汽车、科博达、中鼎股份、保隆科技等;高景气度新能源化主线,推荐标的双环传动、巨一科技、瑞鹄模具、合兴股份、拓普集团、爱柯迪、博力威等;自主品牌主线,推荐标的春风动力、比亚迪、长城汽车、福耀玻璃、吉利汽车等。
新材料行业周观点:关注新材料的长期成长和合理估值
我们认为近期市场避险情绪的上升叠加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导致的区域性物流限制,给原料端和下游需求带来一定的冲击压力,但成长性行业一季度业绩的高度景气仍是新材料板块中长期修复的前提,警惕生产区域和疫情区域的重合。建议聚焦以下主线:1)新能源&电力材料:风电领域新强联;光伏领域中环股份、鑫铂股份;负极材料领域索通发展;2)半导体&电子新材料:特气领域凯美特气;靶材领域有研新材;CMP 领域鼎龙股份;硅片领域中环股份;3)军工&高端制造材料:钛材领域宝钛股份;刀具领域中钨高新;4)消费类&生物合成材料:培育钻石领域黄河旋风、中兵红箭;合成生物学领域凯赛生物。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网